zhān
旃
1.文言助词。“之焉”两字的合音:勉~。
2.同“毡”。
详细字义
◎ 旃 zhān
〈名〉
(1) (形声,本义:赤色的曲柄旗)
(2) 同本义 [red flag]
旃,旗曲柄也。周礼曰:“通帛为旃。——《说文》
通帛为旃。通以赤色为之。——《释名·释兵》
置旃以为辕门。——《谷梁传·昭公八年》
(3) 亦泛指旌旗
收功单于旃。——晋· 陆机《饮马长城窟行》
(4) 又如:旃帛(红旗);旃旌(泛指赤色旗帜);旃戎(军旅)
(5) 毛织品。通“毡” [felt]
不知其可以为旃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齐俗》
被旃裘。——《史记·匈奴传》
旃毛并咽之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(6) 又如:旃席(毡帐);旃衣(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);旃车(毡篷车);旃席(毡席;毛毡)
词性变化
◎ 旃 zhān
〈助〉
(1) 之、焉二字的合读
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。马瑞辰通释:“之、旃一声之转,又为‘之焉’之合声,故旃训‘之’,又训‘焉’。”
(2) 又如:勉旃(希望你奋发有为)
旃ㄓㄢzhān名
曲柄的旗子。《说文解字·㫃部》:「旃,旗曲柄也,所以旃表士众。」《文选·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:「乘雕玉之舆,靡鱼须之桡旃。」
泛指旗子、旌旗。唐·李白〈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〉诗:「良图扫沙漠,别梦绕旌旃。」
毛织品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本议》:「江南之柟梓竹箭,燕、齐之鱼盐旃裘。」《史记·卷一一○·匈奴传》:「自君王以下,咸食畜肉,衣其皮革,被旃裘。」通「毡」。
助
之焉二字的合读。《诗经·唐风·采苓》:「人之为言,苟亦无信,舍旃舍旃,苟亦无人。」